欢迎来到中国党政干部学习网

深圳干改显蝴蝶效应 亮点纷呈激发干部活力

绘图:简仁山

  深圳探索发挥市委全委会在干部工作中的提名权、表决权、考核权、监督权,提高党委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和民主性。

  2000年通过公选上任罗湖区副区长的倪泽望,事隔十年,在深圳公开推荐选拔8名正局级干部工作中,走进了市委全委会票决会场。一番慷慨激昂的竞选演说和紧张的现场问答结束后,70多名市委委员对竞选者进行无记名差额投票。最终,倪泽望从15名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,成功当选罗湖区区长。一年后,倪泽望再次经市委全委会票决当选罗湖区委书记。

  倪泽望的竞选经历,是深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缩影,更多的干部通过这样的方式被选拔任用。就在9月25日,深圳市委组织部发布公告,再次公开推荐选拔8个市管副局级领导干部。这是深圳2010年第五次党代会以来,第七次公开推荐选拔市管干部。短短两年多时间,七次公推,共选拔领导干部116人,无论公推规模、还是次数,在深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历史上都是少有的,公推公选在深圳已经成为常态化的选拔干部方式。

  近年来,深圳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系统推进,亮点纷呈。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不断加大,全市新提拔的委任制领导干部一半以上通过竞争方式产生;全委会作用得到充分发挥,重要职位领导干部的提名权、决策权交给全委会;大力推动环境保护实绩考核,创新市管领导班子和市管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工作;积极开展公务员分类改革和公务员聘任制试点;实行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公推直选;创新实施菜单式干部自选培训,建立干部在线学习平台;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。

  这些大胆的改革,积极的探索,特别是领导干部选拔进一步民主、公开、公平,获得了干部群众的好评。先行先试取得的成功做法,得到了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批示表扬。深圳正期待用10年时间的努力,逐步形成广纳群贤、人尽其才、能上能下、公平公正、充满活力的干部人事制度,为再造一个激情燃烧、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。

  选拔想干敢干快干会干的干部

  竞争性选拔干部,流程设计的科学性,能够确保筛选出“想干、敢干、快干、会干”的优秀干部。

  在干部选拔的初始提名环节,深圳以干部个人自荐为前提,规定只有符合资格条件且自愿报名的才能列入民主推荐对象。在民主推荐、面试和票决环节,自荐干部要进行述职发言,公开表达“想干事”的意愿。2010年以来,深圳连续组织了7次市管干部公开推荐选拔,2299名市内外干部踊跃报名。自荐,为很多想干、敢干的人开辟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。

  同时,贴近社会、贴近实际工作的考题设计,科学的测评方法,也让许多“快干”、“会干”的综合性人才脱颖而出。深圳原交通设计院院长张勇,去年通过公推公选被选拔为宝安区副区长。

  “2011年9月,我报名完后参加了笔试。笔试要求结合案例谈社会建设、谈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处理、特区一体化的设想等。基本不用复习,完全是个人素质测评和平时工作检验。”张勇说。

  在不久前结束的深圳市第6次公推选拔中,无领导小组讨论这个环节尤其引人注目。无领导小组讨论具体来说,就是要求报考同一职位的应试者在给定的时间内,不指定召集人,按规定程序围绕给定的问题展开讨论。评委根据应试者在讨论中的言语和行为表现,对其分析解决问题、沟通协调、组织领导能力和领导气质等作出综合评价。考生普遍认为,干部考试引入无领导小组讨论,很能考出干部的水平,这个新颖的测评手段,体现了考核方式的创新与发展。

  考试是深圳公推选拔的核心环节,但如何做到不简单地“以票取人”,让德才兼备者从竞争性选拔中脱颖而出,这是长期以来检验竞争性选拔实际效用的难题。为此,深圳出台公开推荐选拔领导干部履职评价细则,将干部的平时表现、获奖情况、工作及学习经历、基层经历等情况进行量化评价,并与笔试、面试成绩按一定权重计入总分。

  通过公推选拔获任市建筑工务署副署长的刘志达说:在所有竞选者中,他不是学历最高的,也不是任处长时间最长的,但深圳大运筹办四年多时间,扎根大运工地的基层经历,以及取得的集体和个人荣誉,为他的“履职评价”加了分,也帮助他最终胜出。

   1 2 3 下一页  

中国党政干部学习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©2011 All Rights Reserved
首页 | 关于我们 | 商务合作 | 联系我们 | 在线投稿